课程大纲

“人文经典导引”教学大纲

 

一、课程基本信息

授课教师: 陈成吒

答疑时间:预约或周二下午3:30-4:30

          办公室:人文学院222

          E-mail:ccz0605@163.com

教学单位:人文学院

课程性质:通识教育核心课程

授课对象:全校各专业本科生

学分/周课时/总课时:2/2/36

(其中16周为课堂教学周,2周为考试周)

课件网址:学校canvas系统课程页面

教学方式:实体课

教学资料:1.中西相关经典原著。

2.“人文经典导引”讲义ppt

 

二、课程达成目标

中西人文经典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结晶之一,也构造了中西文明的基本图景,相关作品与思想构成了人类人文思想领域的基本内核。了解并理解中西人文经典的基本内容与精神,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、提升境界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本课程作为给大一全校新生开设的通识课,立足于培养学生“通古今之变、融中西之学”的修为,以经典导读为线索,以教师讲授和课堂内外的研讨相结合,将引导学生对中西人文经典进行系统学习,提炼人文基本精神,并将其贯通到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中,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中西人文经典的兴趣与习惯,并启发其进行更加独立、自由地思考,唤醒固有的想象力、批判力与创造力,从而使之能更加具体而深入地了解人类文化与文明精髓,更好地胸怀祖国、放眼世界,最终实现古今交汇、中西融通。

 

三、课程设置知识要求课程内容

本课程核心内容为中西经典阅读与实体课讨论,需要一定的中西人文历史知识。详见下文课程内容:

1.提炼人文基本精神,联系当下社会现实,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社会现实意义。

2.以中国传统的“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”思想贯穿始终,以对人的全面理解、对世界的不懈叩问为逻辑主线。

3.导论中西人文经典的基本情况,重点讲授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、作品及其思想特点,旨在进行启发性、批判性导读。

 

四、课程设置能力要求与课程特色

需要一定的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、自学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、系统认知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等。需要回归经典阅读,并进行批判性思考,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。详细内容结合下文的课程特色:

1.回归中西人文经典原典,强调对经典重要篇章的细读。

2.实现中西、古今的交互,提炼人文经典基本思想与精神,对话现实。

3.在解读中西人文经典的过程中,积极与我国和当前世界的经济、商业发展相结合,使课程富有财大特色。

4.强调学生参与,启发他们对中西人文经典进行新的、创造性的解读。

 

五、考评与学术诚信

1.考评方式:课堂讨论考评与期末考察相结合:1.平时成绩60%;期末成绩40%2.期末考核方式:第16周实体课提交课程论文

2.学术诚实: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;抄袭;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;未经老师允许获取、利用考试材料。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0分。其它的惩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。

 

六、课程安排

 

甲 序章:人文引路

1讲 人文引路:何谓人生?何谓大学?何谓通识?何谓经典?

 

乙 人本:为天地立心

2讲 人本:《周易》及其天、地、人三才

       一、人文与《周易》

       二、三才中人为贵:大人与君子

3讲 人本:柏拉图《蒂迈欧篇》等中的创造主之光

       一、柏拉图及其《蒂迈欧篇》

       二、人是宇宙的光

 

丙 身心:仁爱 博爱 浩然正气 理智 诚信 果敢

4讲 身心:《论语》及其圣知仁义

一、孔子与《论语》

二、仁者爱人

5讲 身心:《尼各马可伦理学》的最高之善

一、亚里士多德

二、善作为目的

 

丁 家庭:爱情 亲情 夫妇之道 天伦之爱

6讲 家庭:《诗经》与国风之始

一、《诗》三百

二、国风之始:《关雎》的夫妇之道

7讲 家庭:《傲慢与偏见》里的爱情与家庭

       一、简.奥斯汀和《傲慢与偏见》

       二、爱情观与婚姻类型

 

戊 专题讨论课(中西思想汇通)

8讲 特别讨论课

(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课堂辩论赛)

 

己 社会:平等 秩序 契约精神 知识分子精神 工具理性

9讲 社会:《乡土中国》里的中国社会格局

一、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学术与人生

二、《乡土中国》导读

10讲 社会: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的工具理性

一、马克斯·韦伯

二、理性主义(经济理性、工具理性)

 

庚 邦国:公义 民本 法治 民主 自由 和谐

11讲 邦国:《道德经》及其大道无为之治

一、老子与《道德经》

二、大道无为而百姓自化

12讲 邦国:《政府论》

一、约翰·洛克

二、政府的起源与目的

 

辛 天下: 公天下 不同而和 大同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

13讲 天下:《墨子》与天下大同主义

一、墨子其人其书

二、《墨子》与天下大同

14讲 天下:《文明的冲突》中的多元文明与世界秩序建构

    一、亨廷顿其人与创作背景

    二、《文明的冲突》的基本思想

 

壬 专题讨论课(中西思想汇通)

15讲 特别讨论课

(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课堂辩论赛)

 

课程总结

16讲 期末总结

 

17-18周 其他 学校考试周

课程总结:

日期 详细信息 截止时间